多倫多夜遊交友資訊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46|回復: 0

愛滋病 AIDS

[複製鏈接]

122

主題

5萬

金錢

0

威望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55618
發表於 2024-2-11 22: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謂愛滋病

所謂「愛滋病」就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即「後天免
疫缺乏症候群」。


此症是由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所引起
。1981年首位AIDS的病例被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發現,1983~1984年從
AIDS病人細胞內分離出一種攻擊T4細胞的新反錄病毒(Retrovitrus),1986年國際
病毒命名會議把他命名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由於引起AIDS的病毒種類不同,所以1983年分離到的HIV稱為HIV—1,1986年從西
非的AIDS病人分離的HIV稱為HIV—2。


HIV侵入人體後可能與輔助免疫功能發揮的T淋巴球輔助性細胞(Helper T—cell)的
受體結合,導致人體對抗疾病的免疫系統崩潰,因此AIDS患者很容易併發伺機性感
染,感染愛滋病毒後無法馬上驗出來,尚須經過二至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因產生抗
體而被檢驗出來,這段期間稱為空窗期;愛滋病毒(HIV) 本身無法使人致死,使感
染者致死的,是那些何機性感染的疾病,它存在於人體體液當中,但只有血液、精
液、陰道分泌物等三項才是主要感染源,愛滋病毒很脆弱,一旦離開人體便會很快
的死亡。


愛滋病的傳染途徑與預防

1.危險性行為
 意指與愛滋病感染者進行沒有保護措施(使用保險套)直接有體液交換的性行為,是
 目前全世界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佔全體愛滋病患感染原因比率的70~80%,主
 要是因為它集合了精液、陰道分泌液(性行為) 及血液(傷口)等多重感染之可能,另
 外,經由肛交或拳交因為容易造成肛門或直腸黏膜的損傷,若不小心而使得精液、
 愛滋病毒進入的話,同樣也是有可能會感染的,因此,要預防因性行為而感染,每
 次正確的使用保險套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固定性伴侶,避免與AIDS患者或高潛
 在危險的人作性接觸。


2.血液感染
 輸血感染:
 愛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濃度是唾液中的十倍、淚水的一千倍。所以經由輸血
 ,特別是經常一旦失血就必需大量輸血的血友病患,萬一輸入篩檢疏漏或在空窗期
 的愛滋病病毒污染血液,亦會因此而感染到愛滋。目前全世界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
 的比率為 3~5%;在我國,其比率為7.5%。發生在澎湖的愛滋病童事件,亦是該位
 小朋友因車禍受傷急救輸血而受到的感染。故在預防上應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如需
 要,血液製品、凝血因子等應經有效的處理及消毒,並經檢驗合格才可使用,同時
 ,具有AIDS高潛在危機的人不可捐血,相關單位須加強血劑篩檢的措施,更懇請愛
 滋病毒感染者或有多重性伴侶並且從不採取或間斷採取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的朋友切
 勿任意捐血,以免危害無辜的生命。


3.共同針頭感染:
 另一個典型由血液直接感染的的途徑,最常見的是在藥物濫用者或吸毒者於未經消
 毒的情形下輪流共用針頭,血液中的愛滋病病毒因而經由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管之
 中。全世界因共用針頭而得到愛滋的比例佔5~10%;在美國,吸毒者佔愛滋病病毒
 感染者的25%、在歐洲則更高達50%,我國的毒癮者則佔全體愛滋病患的5.3%。


4.垂直感染
 所謂「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親是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極有可能(約30% 的
 機會)經由母體及母乳直接將愛滋病病毒傳給新生的嬰兒,出生到三十個月大的嬰兒
 都有感染AIDS的病例,有可能出生後才受感染,但一般認為可能在子宮內或生產中
 由母親傳給胎兒。目前全世界有5~1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經由母子垂直感染途
 徑得到愛滋病;根據一項最近發的醫學報告預測:到了九O年代末,全世界將有500
 萬以上的兒童因母體或經哺乳而感染到愛滋病;兒童將在下一世界成為愛滋病最大
 的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給感染病毒的母
 親在分脕前三個月,服用抗愛滋病的藥物--AZT,則可以使母子垂染的機率從30%降
 到8%。所以婚前、產前進行愛滋病毒抗體檢驗,以免殃及胎兒,傳染給下一代。


5.愛滋病毒不會因為握手、擁抱、水、食物等而感染,亦不會透過空氣、昆蟲、蚊蠅等
 媒介傳染。


6.愛滋病毒對溫度、強酸、強鹼及一般消毒液都相當敏感,所以傳統的消毒及一般院內
 感染控制,都可使愛滋病毒無法生存;加熱100℃,5分鐘,就可殺死此病毒。

臨床症狀與臨床分期

在臨床上,HIV感染的初期大部份病人沒有任何反應或症狀,也許有可能伴隨著類似病
毒症候群 ( viral syndrome ) 的症狀,但過後就消失了,因此並不容易診斷出來。
從一開始感染HIV到AIDS疾病的發生,也沒有特定的症狀,但是有一些臨床上的徵候則
應該特別注意,因其具有HIV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持續且令人難以解釋的症狀,
例如體重減輕、夜間盜汗、持續發燒、下痢、嚴重的牙齦發炎、長時間的咳嗽、舌頭毛
狀白斑、呼吸困難、疲倦、感覺或運動神輕障礙、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 KS)、
病毒感染、紅疹、持久或擴散性帶狀庖疹、頭痛、眼底異常、鵝口瘡、皮膚或腺體腫塊
、全身淋巴腺或脾臟腫大、智力減退,或其他一些無法解釋的神經症狀,這些都可能是
HIV感染的一種臨床表現。具有決定性的診斷價值則在於病人是否曾經有過高危險行為
。高危險行為包含了:
 (1)藥物濫用,且共用空針和針頭者
 (2)從事危險性行為、無保護措施者
 (3)性行為沒有固定對象者
 (4)性行為的對象為藥物濫用者,或具有其他高危險行為者
除此之外,尚有其他的感染途徑,例如胎兒經由母親的垂直感染、器官和組織的移植感
染,以及其他血液或血液製劑的感染,像血友病人或受血者的感染,尤其近年來婦女及
兒童的感染率明顯提升,這是值得注意的


早期HIV感染分為四期:
 1.感染期(infection):在這期間,大部分病人沒有什麼症狀,或發生急性病毒感染徵候,
  類似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但過後就消失了。渡過了空窗期後,血中抗體也轉呈陽
  性反應了。


 2.持續性全身淋巴腫期(persisient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PGL):這是指在鼠蹊部以外
  ,至少二處或以上的淋巴結腫起,直徑至少1公分且持續3個月或以上,這必須是非
  其他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淋巴腫大。


 3.愛滋病相關症群期(AIDS related complex; ARC):這是指至少有下列二種臨床症狀─毛
  狀白斑、疲倦、下痢、全身淋巴腺腫、夜間盜汗、體重減輕10%以上、口腔黴菌感
  染、38℃以上之發燒、帶狀庖疹。並且要加上至少有下列二種實驗室檢查異常─血
  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淋巴球減少、血球沉降率增加、免疫異常、HIV感染、貧
  血、皮膚試驗反應消失,且持續3個月或以上者。


 4. 愛滋病期(AIDS):這是指病人除了HIV感染以外,找不到其他引起免疫缺失的原因,
  因發生伺機性感染或惡性腫瘤者。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製定之HIV感染分類法:
 1. 第一族群:急性感染(group I acute infection)。
 2. 第二族群:無症狀期(group II asymptomatic HIV infection)。
 3. 第三族群:持續性全身淋巴腫(group III PGL)。
 4. 第四族群:愛滋病相關症候群與愛滋病(ARC and AIDS),其中包括,
       亞族群A體質性疾病(subgroup A constitutional disease)、
       亞族群B神經系統病(subgroup B neurologic disease )、
       亞族群C續發性感染疾病(subgroup C secondary infectious disease )、
       亞族群D續發性癌症(subgroup D secondary cancers)、
       亞族群E其他病症(subgroupE other conditions)。

常見的臨床表徵


患者在HIV感染後,愛滋病病毒將侵犯CD4細胞導致免疫機能缺失,由於免疫系統發生
了變化,因此易併發各種感染,特別是伺機性的感染,或衍生出各種腫瘤,例如卡波
西氏肉瘤。一個HIV患者,他的某些身體部位較容易呈現出一些臨床上的訊息,例如:


1.肺:常見的病變有奴卡氏菌感染、肺囊蟲肺炎(pneumocysitis carinii pneumonia)、莢膜組
 織孢子菌感染(histoplasmosis)、肺結核、非典型肺結核、麴菌病、隱形球菌感染、弓
 型蟲感染、退伍軍人症、赤球菌感染(Rhodococcus)、細菌性肺炎、巨形細胞病毒肺炎
 、腸類圓蟲感染(strongyloides steroralis),以及淋巴性間質肺炎(小孩居多)、非感染
 性的淋巴腫瘤、卡波西氏肉瘤等。


2.生殖器官:因為愛滋病為性病的一種,所以和性病有相同感染途徑的疾病都有可能感
 染,例如生殖器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淋病、陰道炎、庖疹、梅毒、子宮頸炎、尿
 道炎。


3.皮膚:常見的包括,卡波西氏肉瘤、黴菌感染、皮膚出疹、帶狀庖疹、尖性溼疣、血
 管炎、感染性軟疣、毛囊炎、皮膚疣狀物、單純性庖疹、皮脂性皮膚炎。


4.中樞神經系統和眼睛:常見的有,非典型結核、結核、隱形球菌、弓形蟲、庖疹病毒
 、黴菌、巨形細胞病毒、愛滋病病毒感染,特別是巨形細胞病毒視網膜炎,它亦可以
 發生原發性之腦部淋巴腫瘤。


5.口腔和消化道:常見的有,齒齦炎、黴菌感染、口腔卡波西氏肉瘤、單純性庖疹、口
 腔潰瘍、口腔疣狀物、牙齒化膿、舌頭毛狀白斑。吞嚥疼痛反困難。食道常見的有,
 巨型細胞病毒感染、黴菌感染、單純性庖疹、食道潰瘍。胃腸道常見的有同形孢子蟲
 或微細胞子蟲感染、體重減輕、隱形孢子蟲感染、單純性庖疹或巨形細胞病毒感染、
 非典型結核菌感染,有時甚至有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病變,而且其內常見有化膿
 、疣物、庖疹、下疳、潰瘍等現象。


6. 其他: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等虛脫症候、次發性惡性腫瘤。

愛滋病的治療


HIV感染的藥物治療,主要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增強其免疫力、降低血漿中HIV病
毒量、增加CD4細胞的數目、延長病人的生命為目標,其他還包括教育病人認識疾病本
身的性質,並給予精神支持和預防疾病的蔓延,續發性癌症之治療、伺機性感染的治
療和預防。


要了解HIV感染藥物治療的情形,首先要了解如何來評估藥物對HIV感染的治療效果。
其評估的方法除了CD4數目的提升及臨床症狀的改善外,最重要的應為血中HIV病毒量
的測定。雖然血中HIV病毒量有多種的偵測方法,例如:(1)血漿中HIV病毒負荷量
(viral load)的測定,(2)血漿中HIV P24抗原量,(3)血中白血球單核細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的HIV病毒量。然而臨床上和治療最有關聯的指
針應為血漿中HIV病毒負荷量的測定。


目前常用來測定血漿中HIV病毒負荷量的方法有核酸排列放大檢驗分析和反轉錄鋂鏈-
聚合鋂鏈結反應檢驗分析分枝鏈DNA檢驗分析(b DNA assay)。這些方法所得的數值會有
差異,對於個別病人不能隨意更改其檢驗方法。


HIV血漿負荷量的測定不但可以預期疾病本身的預後,以及預估母親對嬰兒的感染率,
同時也可以用來做為HIV藥物治療的成果評估。如何增加其測定範圍、改善其偵測的敏
感度、提高亞型的偵測,以及增加其精確度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問與答


1.與愛滋病帶原者共喝一杯水會不會被感染?
理論上,你必須一次喝下2~3大杯未經稀釋的純帶原者唾液,才有有被感染愛滋的
可能!


愛滋病病毒雖然頑強,但它一旦離開了人體,在人體以外的生命力卻是虛弱得不堪
一擊! 它具有怕熱 (只要攝氏56度加熱30分鐘/攝氏70度至80度加熱10分鐘/攝氏
100℃加熱5分鐘即死亡) 、怕酒精 (只要在含50% 酒精的液體中10分鐘/稀釋十倍的
漂白劑中10分鐘即死去) 等特質,使它成為一種感染力極弱的病毒,脫離人體數小時
便幾乎無法生存。


其次,愛滋病病毒只能生存在人體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液、唾液的「體
液」中,但愛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濃度卻是唾液中的10倍:理論上來說,除
非是口腔中有大量流血或破裂傷口,否則必須一次喝下三到三大杯未經稀釋的純帶
原唾液,才會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一方面唾液本身的殺菌力會將這極微量
的病毒殺死、甚或在它進入胃後亦將不敵胃液的強酸;另一方面更由於一杯飲水中
的唾液原本已是極微量,再加上已經過飲水本身近千倍的稀釋,更又因為它脫離人
體便難以生存的虛弱特質,因此,經由共飲一杯水而感染到愛滋病的可能性,可以
說是微乎其微;至少到目前為止,全世尚無因此而被感染的任何案例。


同樣的道理,在平常的飲食生活中,我們絕對可以放心的與愛滋病患或愛滋病病毒
帶原者安全相處;任何的過度恐慌,像澎湖愛滋病童全班其他22名同學的家長們紛
紛要求轉學,致使班上只剩下他一名學童的愚昧事件,都呈現出社會大眾對愛滋病
知識的缺乏、無知和錯誤,才會造成如此的岐視、排斥與遺憾。


2.感染了愛滋病就一定會發病嗎?
目前世界上有百分之五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雖然已感染十幾年,但始終未曾發病
;而記錄顯示:感染者一但發病,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病患會在五年以內亡,截至目
前為止,存活率為零。


愛滋病病人主要是死於因感染「愛滋病病毒」而使得人體中免疫系統功能被破壞所
導致的「併發症」(伺機性感染),其中以感染「肺囊胞蟲肺炎、卡波西氏肉瘤、
淋巴腺腫瘤及肺結核病」等併發症而死亡的為最多。


感染了「愛滋病病毒」是不會馬上就「死」的;通常我們稱感染愛滋病病毒的病患
為「愛滋病病毒(HIV)帶原者或感染者」,他們一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體內就會產
生特別的抗體,可以經由血清檢查測出,呈現「HIV 陽性反應」。但即使是被確定
的愛滋病病毒(HIV)帶原者,都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潛伏期,據
統計,有10% 的病患在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在二到三年內發病,30% 是在五到六年
內發病,約半數(50%) 病患在七到八年內發病,甚至目前世界尚有5%以上的愛滋病
病毒帶原者,雖然已感染十幾年,但始終未曾發病,而且他們身體的免疫功能還是
十分正常。


所以就理論而言,一位愛滋病病毒(HIV) 帶原者,若在確定感染後,能小心注意自
己的身體,始終保持在健康的情況下,他還是有許多存活的機會。


但是因為他既已帶原,萬一有任何感染性的病毒侵襲,體內免疫系統為了對抗這病
毒而試圖發揮功能,這會使得潛伏在淋巴球內的愛滋病病毒受到刺激而活化起來,
甚至有增生的可能,所以這時連普通的感冒感染,都有可能使他發病,而一旦發病
,活躍的愛滋病病毒會將人的免疫系統逐漸破壞;根據記錄顯示,截至目前為止,
感染者若一旦發病,其中有50%的病患會在兩年內死亡、90%的病患在五年以內死亡
,存活率為零。


所以,一位愛滋病病毒帶原者,在確定感染後,應該特別小心自己身體的健康:
 1.生活必須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或作息不正常,保持足夠的睡眠和營養,以維
  持體內的免疫能力。
 2.固定到醫院做檢查,遵循醫師指示接受定期藥物治療。
 3.酒類會使白血球及淋巴球減少因而降低免疫力、菸類會增加氣管的負擔增加肺
  炎感染的可能,兩者都應該禁止。
 4.保持心理的平靜,減少焦慮不安等壓力,以避免症狀惡化的可能。
 5.節制自己的性生活、性伴侶,除了事先必須讓對方知道外,並為了伴侶的安全
  ,進行性行為時必須戴保險套。
 6.絕不去捐血或捐贈器官,並在一般的健康檢查或牙科檢查時,亦預先告知醫師
  自己的帶原情況,以便他們能進行必要的預防措施。
 7.女性帶原者更須注意千萬不要受孕,以免傷及無辜的下一代。


3.是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感染愛滋病?
在歐美最初發現愛滋病時,男同性戀者佔絕大多數,但目前全界愛滋病病患中
60-70%已是異性戀之男性與女性。


經由性行為 (特別是與愛滋病病毒帶原者進行沒有預防保護/未使用保險套的危險
性行為) 是目前全世界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約佔全體愛滋病病毒帶原者的
70—80%;其中男女異性戀者為60-70%,男同性戀者只佔5%—10% 左右。但何以
人們似乎總常把愛滋病和男同性戀者聯想在一起呢? 這可能必須追溯到最早發現愛
滋病的時期。


一九八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現五名年輕男性,因罹患少見的肺囊蟲肺炎而死亡,幾
乎這同時,在紐約亦發現20名因少見的卡波西氏肉瘤去逝的年輕男性患者。經美國
疾病管制中心(CDC) 研究的結果並經文証實,他們均死於免疫系統機能喪失為特徵
的同一類症候群,一九八二年它正式將這病命名為 AIDS (中文譯為:愛滋病) 。
而除了臨床症狀類似外,這些患者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男性
同性戀者,以致當時曾一度被懷疑愛滋病是這族群特有的疾病。雖然日後証明,除
了男性同性戀外,共用針頭的藥物濫用者、因輸血而感染的病患、甚至於日漸占大
多數比率經異性性行為感染的男女異性戀者等都難以倖免,但在愛滋病患者最多的
美國,男同性戀者的比例仍高居榜首,是所有愛滋病患的一半以上,同樣的情況亦
常發生在性觀念開放的歐洲國家。


自一九七O年代開始的同性戀解放運動,使美國的許多州相繼在同性戀者團體及其
支持大眾的努力下,紛紛立法保障同性戀者們的居住、職業、及不被歧視等基本人
權;同時,同性戀者亦有了較自由的性行為空間,亦增加了危險性行為的可能。以
致人們在一開始時, 將愛滋病與男同性戀者產生某些聯想。


其實我們知道,只要是經由危險性高、未帶保險套的性行為,不論同性戀或異性戀
者,都有極大的可能經由感染的性伴侶得到愛滋病;而某些男同性戀者所進行的肛
交行為,由於少了一般異性性接觸情況中女性陰道皮膚組織的保護,以致易使黏膜
組織脆弱的直腸壁受傷出血,如此與異性性行為藉血液及精液感染的模式,相對地
亦增加了它的危險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Sex8.zone

GMT-5, 2024-11-21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